“曾家寶第一次在課堂上舉手發言了!”曾家寶是四川省平昌縣高峰村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平時很少與同學交流。他的第一次主動發言讓暑假前來支教的中國郵電大學的大學生志愿者欣喜不已。
今年暑假,共有420余名大學生來到貴州、四川、陜西、河南、云南、廣西、青海、黑龍江等省的山區小學進行支教。這種被稱作“西部陽光“的行動,是中國三星和西部陽光發展基金會從2004年起攜手開展的。中國三星每年在各大高校選拔大學生,資助他們來到西部山區,與那些最偏遠地區的留守兒童朝夕相處。
留守兒童迎來大伙伴
高峰村位于四川省平昌縣,地理位置偏僻。這里居住著1000余位村民,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
與其他孩子一樣,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7歲的曾家寶和兩個10歲剛出頭的姐姐每天自己做飯、洗衣服。爺爺奶奶則住在另外一個房子里,奶奶不能說話,爺爺經常外出打工貼補家用。
家寶的性格內向,在學校里也很少和同齡的孩子們交流。中國郵電大學的大學生志愿者團隊“青苗隊”到來之后,嘗試過很多辦法想讓他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之中。終于有一天,家寶第一次在課堂上舉手發言,并且回答錯了也會再嘗試回答,與大家的溝通慢慢變多。
“這邊很多孩子聽到‘父母’兩個字就會秒哭,假期里也沒有人陪他們玩。”一位志愿者說,“我們想用21天的時間帶給他們最大的快樂,一種真正的樂觀情緒。”
“青苗隊”本次暑期支教的主題是“健康成長”,包括“生命教育”、“我們都是好孩子”、 “我的未來不是夢”等課程,幫助孩子們樹立自己的理想。此外,這次支教活動還設置了一些興趣類課程,比如有創意的繪畫、手工課,武術課,趣味數學,故事圈等。
“希望可以教會孩子們如何做一個好人,再學其他東西。家長不在身邊,其它東西爺爺奶奶也教不了。我們希望能成為他們心靈上的輔導和陪伴。”一位志愿者說。
十年陪伴
青苗隊的隊長揭碩不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支教。去年到貴州支教時,當地的水源都是雨水,里面滋生很多細菌。用這些水洗漱、做飯,他的臉就起了很多痤瘡,醫生說只能用藥養著。他沒有后悔,今年還帶著大家繼續支教。“在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會發現他們的眼睛特別澈亮,能從他們的眼睛里看出自己。”揭碩說。
與一般支教不同的是,參與西部支教的每個志愿者團隊都盡量把支教點保留。“下個學期,不管是個人也好、團隊也好,他們來我們就會把這里的情況告訴他們,這樣每年都會有人來陪伴著他們。”
與大城市的孩子相比,這些西部的留守兒童,不僅渴望愛和陪伴,也希望更多了解外面的世界,而大學生志愿者的陪伴則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
北大中文系教授錢理群表示,“農村的孩子,也需要健康、快樂、有意義和合理的生活,‘西部陽光’行動有助于孩子找到這樣一個價值觀和幸福觀。”
一位早年受益三星“西部陽光行動”的學生,在考上大學之后,參與到“西部陽光行動”的支教活動中。“西部陽光”行動從2004年開始一直到2014年,共有260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參與。